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轨道交通作为多模式复合交通体系主导的出行模式,准确有效地预测接驳客流,可为提高轨道交通吸引力及运营组织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轨道车站的发展定位、周边道路及辐射小区的通达服务特征出发,提出了基于轨道可达性和道路可达性的接驳客流吸引强度指标,运用经典Logit模型构建了轨道交通接驳客流预测模型,并借助长沙市滨江新城轨道交通接驳客流调查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轨道车站的接驳客流吸引强度取决于轨道车站类型和辐射小区的可达性;车站的轨道可达性指标值、道路可达性指标值分别为0.5~1.6和2.68~10.0,可达性越强,车站接驳客流吸引强度和客流规模越大,模型预测效果越好.
推荐文章
基于组合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研究
客流预测
组合模型
神经网络
工程造价
基于ARMA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
客流量
预测模型
时间序列
相对误差
考虑先验知识的ICA在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应用
轨道交通
先验知识
预测
独立成分分析
扰动量
基于改进灰色组合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例
灰色Verhulst模型
灰色GM(1,1)
对数变换
组合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轨道接驳客流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可达性 接驳客流预测模型
年,卷(期) 2018,(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8
页数 7页 分类号 U121
字数 47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77/sdjz.2018.06.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晓桦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11 26 3.0 4.0
3 郭建民 7 10 2.0 2.0
4 王冲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3 4 1.0 1.0
5 王一鸣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轨道交通
可达性
接驳客流预测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3-7644
37-1449/TU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临港开发区凤鸣路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74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