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MTH1抑制剂TH287的基础上,采用闭环、骨架跃迁和生物电子等排等药物设计策略,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设计并合成了17个五元杂环并嘧啶类目标化合物(I1~10,II1~7).采用孔雀石绿显色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MTH1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MTH1抑制活性,其中7个化合物的(I3,I4,I7~9)IC50低于1μmol/L,可以作为新型MTH1抑制剂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推荐文章
杂环取代苯并[4,5]呋喃[3,2-d]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
生物活性因子
1,3,4.三唑
苯并[4,5]呋喃[3,2-d]嘧啶
合成
抗癌活性
新型并噻吩五元杂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
并噻吩五元杂环酮
Suzuki偶联反应
Friedel-Crafts成环反应
合成
新型吡咯并三嗪酮类PARP-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苯甲腈
吡咯并三嗪酮
PARP-1抑制剂
合成
生物活性
新型吲唑类PARP-1抑制剂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评价
3-甲基-2-硝基苯甲酸甲酯
吲唑
PARP-1抑制剂
合成
生物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五元杂环并嘧啶类MTH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五元杂环并嘧啶类 DNA氧化损伤 DNA修复 MTH1抑制剂 合成 抗肿瘤 生物活性评价
年,卷(期) 2018,(4)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7-412
页数 6页 分类号 R914|R965
字数 53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65/j.issn.1000-5048.201804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赖宜生 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 39 208 9.0 12.0
2 王蕾 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 5 22 2.0 4.0
3 刘煜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7 137 7.0 10.0
4 马俊 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 1 1 1.0 1.0
5 顾梦月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1 1.0 1.0
6 狄蓉蓉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五元杂环并嘧啶类
DNA氧化损伤
DNA修复
MTH1抑制剂
合成
抗肿瘤
生物活性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5048
32-1157/R
大16开
南京市童家巷24号28信箱
28-115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8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3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