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随着4G的快速发展和Wi-Fi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人们主要上网方式.然而,与之而来的各类木马病毒肆虐,有伪装成合法的程序,或将带有欺骗性的恶意链接隐藏在手机短信中,从而导致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危害严重.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对Android系统恶意程序开展取证显得尤为重要.Android系统恶意程序检测技术主要以静态检测和动态监测为主,将该项检测技术应用于开展基于Android系统应用程序的取证,能实现查明Android系统应用程序的“真实行为”和提取相关涉案线索.该应用充分运用逆向工程和动态抓包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取证规范要求,为研究和实现Android系统恶意程序的取证,提供了可实施性方法.
推荐文章
Android系统恶意程序检测技术研究
Android
安全问题
恶意程序检测
支持向量机
Android系统恶意程序检测技术研究
Android
安全问题
恶意程序检测
支持向量机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系统
随机森林
恶意代码检测
多类特征
安卓应用
机器学习
基于关联特征的贝叶斯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技术
贝叶斯分类
安卓
恶意检测
关联特征
特征选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Android系统恶意程序检测技术在电子取证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中国司法鉴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Android 安全机制 静态检测 逆向工程 电子物证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鉴定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100
页数 5页 分类号 D918.9|TP309
字数 46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19.06.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蔺杨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ndroid
安全机制
静态检测
逆向工程
电子物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司法鉴定
双月刊
1671-2072
31-1863/N
大16开
上海市光复西路1347号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8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8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