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WDR70蛋白作为一个衔接蛋白,可介导多蛋白相互作用,参与DNA损伤修复、胚胎发育等生物过程.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人WDR70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发现WDR70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3 kD,pI为5.94,半衰期为30 h,不含有信号肽和跨膜区结构;同源蛋白的多重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人WDR70蛋白与黑猩猩、白枕白眉猴、食蟹猕猴的WDR70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并且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类;无规则卷曲是WDR70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的结构形式,三级结构的预测结果与之吻合;功能分类预测其为结合蛋白,参与蛋白的泛素化和转运过程.开展WDR70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了解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信息依据,为后续WDR70功能研究提供新思路.
推荐文章
机器学习与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生物信息学
学习方法
人工智能
生物信息学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推荐系统
生物信息学
莲草直胸跳甲Hsp70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莲草直胸跳甲
Hsp70
电子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顶复门原虫酰基CoA结合蛋白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预测
酰基CoA结合蛋白
脂肪酸代谢
生物信息学分析
功能预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WDR70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来源期刊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WDR70 生物信息学 衔接蛋白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生命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8
页数 7页 分类号 Q956
字数 35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8085.2020.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慧 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8 7 1.0 1.0
2 杨潮 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 1 1.0 1.0
3 陈玉梅 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0 0.0 0.0
4 周怡 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0 0.0 0.0
5 谢雨彤 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WDR70
生物信息学
衔接蛋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4-8085
36-1309/N
大16开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46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