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阐明GPR40与其激动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构建可用于GPR40激动剂分子先导化合物筛选的药效团模型.我们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GPR40与其激动剂分子进行对接,分析分子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和结合方式,采用药团模型法分别构建了基于受体-配体复合物(CBP)和基于激动剂分子共同特征(HipHop)的药效团模型,HipHop模型采用测试集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GPR40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主要有ARG183、TYR91、TYR2240、ARG2258、PHE142等,相互作用方式则主要为氢键、盐桥、Pi-Pi Stacking以及疏水作用,以药团模型法构建了10个HipHop模型,其中8号药效团为最优模型,可用于GPR40激动剂分子的虚拟筛选研究,这为GPR40激动剂药物分子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推荐文章
新型GPR40激动剂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丁炔二醇
GRP40激动剂
苯并二氢呋喃衍生物
合成
生物活性
GPR40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GPR40激动剂
GPR40拮抗剂
2型糖尿病
GPR120和GPR40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 预后的关系
卵巢肿瘤
G蛋白偶联受体120
G蛋白偶联受体40
预后
无病生存
分子标志物
GPR119受体激动剂GSK1292263对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GSK1292263
G蛋白偶联受体119
糖尿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GPR40激动剂作用方式及药效团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化学研究与应用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GPR40 HipHop 药效团模型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6-393
页数 8页 分类号 R914.2
字数 27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1656.2020.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史丽颖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88 509 15.0 20.0
2 于大永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8 343 11.0 17.0
3 曹洪玉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9 197 6.0 10.0
4 宋昱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9 12 2.0 3.0
5 靳京妹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GPR40
HipHop
药效团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学研究与应用
月刊
1004-1656
51-1378/O6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内
62-180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9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96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