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考察毛兰素与人丙酮酸羧化酶(hPC)的相互作用,为阐明其药理毒理作用奠定基础,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初步预测毛兰素与hPC的结合及相互作用强度,并采用线粒体蛋白孵育体系,在体外验证毛兰素对hPC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毛兰素可在多个位点与hPC结合.最佳结合Pose在四聚体蛋白AD界面和BC界面处,毛兰素的三甲氧基苯基通过π-二硫键与π-烷基互作同hPC甲硫氨酸残基(B:804)结合,其主体苯环则通过常规氢键与π-阴离子互作同hPC的天冬氨酸残基(C:774)结合,此外,还有多个甲氧基与hPC有着碳氢非键相互作用.同时,体外抑制实验表明毛兰素对hPC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分子对接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毛兰素能与hPC相互结合,并抑制其酶活性.
推荐文章
稗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稗草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基因克隆与分析
籽粒苋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籽粒苋(A. hypochondriacus L)
C4光合途径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基因组序列
叶片特异性
光诱导表达
丙酮酸羧化酶对酿酒酵母积累琥珀酸的作用探究
丙酮酸羧化酶
代谢工程
琥珀酸
酿酒酵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毛兰素与其潜在靶点蛋白丙酮酸羧化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生物学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毛兰素 丙酮酸羧化酶 分子对接 相互作用
年,卷(期) 202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20
页数 4页 分类号 Q255
字数 34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1736.2020.04.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新河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8 37 4.0 5.0
2 杨志华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 0 0.0 0.0
3 谢泽宇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 0 0.0 0.0
4 陈水玲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1 0 0.0 0.0
5 阮子静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毛兰素
丙酮酸羧化酶
分子对接
相互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学杂志
双月刊
2095-1736
34-1081/Q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83号合肥大厦9楼
26-50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9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253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