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近年来各类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社会上下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愈发重视.根据各类型食品安全事件来看,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目前在我国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主要手段为细菌分析、培养、生化鉴定等工作,该方法操作周期较长,并且检测手段十分繁琐,在检测过程中往往只能检测一种病菌,并且得出检测报告的时间长达4~7 d,基于此新型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手段的研究至关重要.等温扩增法在此情况下诞生,该方法因为对仪器要求不苛刻,核酸扩增高效、特异性好等优点迅速成为食品安全行业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手段.文章从环介导等温扩增法技术原理到其与新技术(包括横向试纸法(Lateral flowdipstick,LFD),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scattering,SERS),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MF))结合方法在微生物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论述,并对其在微生物快检方面的前景进行展望.
推荐文章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食品安全
检测
核酸扩增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在登革病毒临床检测中的运用
登革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环介导管温扩增技术在动物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
链置换反应
动物病原
检测
环介导等温扩增在检测肺炎支原体中的临床应用
肺炎支原体
环介导等温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
来源期刊 大众标准化 学科
关键词 等温扩增法 致病菌 微生物快检
年,卷(期) 2020,(13)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163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65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舒沿沿 2 0 0.0 0.0
2 郑菲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等温扩增法
致病菌
微生物快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众标准化
半月刊
1007-1350
14-1101/T
大16开
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106号
22-23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364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24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