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天然植物资源,茶的消费和文化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研究表明茶叶含有多种稳定活性单体化合物.例如由糖苷键所结合的糖链,由超过10余个的单糖分子所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性质碳水化合物,以及抗氧化的多羟基酚类有机化合物的复合物(由具有一定2-苯基苯并二氢吡喃性状结构的黄烷醇类化合物,以黄烷酮、异黄酮等为苷元的复杂化的黄酮糖苷类物质,伴随花色苷以及酚酸等50多种化学物质组成),以及具有苦辛辣味,刺激性的三萜类皂角甙和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可可碱,某些茶叶的化学性质中还包含一种另中枢神经兴奋的黄嘌呤碱化合物,以及叶绿素和氨基酸等物质.在茶叶中的28个氨基酸中,茶氨酸这一组分占70%至80%),同时其还富含相关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和一定量的芳香物质.陈化后,新鲜叶茶,未发酵生茶和后发酵茶(通常称为煮茶)的化学成分与含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实际上茶的类型与其生长环境密切联系,可通过质谱分析了解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基于此,本文通过试验的方式进行系统分析.
推荐文章
曲靖烤烟叶质重与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关系分析
烤烟
叶质重
化学成分
感官质量
关系分析
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质谱分析
茶叶
茶多酚
生物碱
茶氨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的分析
栓皮栎
软木
木栓脂
四川省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分析
四川
烤烟
化学成分
聚类分析
描述性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质谱分析
来源期刊 福建茶叶 学科
关键词 茶叶 化学成分 质谱分析
年,卷(期) 2020,(6)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378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丽 25 117 6.0 10.0
2 刘静 15 16 2.0 3.0
3 何天香 10 2 1.0 1.0
4 孙玉香 4 7 1.0 2.0
5 杨惠良 6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茶叶
化学成分
质谱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茶叶
月刊
1005-2291
35-1111/S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03
总下载数(次)
77
总被引数(次)
274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