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测不准原理”的产生1.微粒说与波动说的争论“测不准原理”是在研究光的假说中产生的。17世纪,关于光的性质,存在微粒说和波动说两种假说。1666年,牛顿最先用三棱镜观察到了光的色散,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这一发现微粒说逐渐成为主流。1801年,托马斯·杨进行了双缝干涉实验,使光的波动性得到了证明。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实验,同时证明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推荐文章
迭加原理的数学基础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迭加原理
数学基础
线性方程
线性系统
航天技术中的物理学原理
物理学原理
航天技术
第一宇宙速度
机械能守恒定律
谈物理学史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学史
医学物理学教学
作用
日常机械中物理学原理的应用研究
日常机械
物理学原理
应用
研究
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物理学中测不准原理的应用与评价
来源期刊 新丝路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测不准原理 微粒说 光电效应实验 光的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 三棱镜 光的色散 托马斯·杨
年,卷(期) 202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5
页数 2页 分类号 O4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秋红 3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测不准原理
微粒说
光电效应实验
光的波动性
光的粒子性
三棱镜
光的色散
托马斯·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丝路
半月刊
2095-9923
61-1499/C
西安市西五路68号210室
52-217
出版文献量(篇)
9047
总下载数(次)
6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