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明确冻融循环对粗粒土路基力学特性的影响,借助动三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不同应力加载路径和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粗粒土动回弹模量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粗粒土动回弹模量调整系数及衰变规律的拟合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动回弹模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含水量4%对应的动回弹模量最大,不同含水率之间对应的动回弹模量差值在经过冻融循环作用后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偏应力一定时,围压与动回弹模量呈正相关,围压一定时,偏应力与动回弹模量呈负相关;动回弹模量随着冻融循环次数N的增加整体呈衰减趋势,衰变过程可分为快速衰减(N=0~3)、缓慢衰减(N=3~5)及衰减停止(N=5~7)3个阶段.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季节性冰冻区公路路基强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粗粒硫酸盐渍土动态回弹模量试验及预估模型
粗粒硫酸盐渍土
动态回弹模量
动三轴试验
演变规律
预估模型
基于基质吸力的粘性路基土动回弹模量预估模型研究
回弹模量
预估模型
基质吸力
土水特征曲线
冻融循环对不同含水率粗粒土回弹模量的影响
多年冻土
回弹模量
含水率
冻融循环
路基填料回弹模量预估方法试验研究
道路工程
路基填料
回弹模量
预估方法
CBR
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冻融循环下粗粒土路基动回弹模量衰变规律研究
来源期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粗粒土 动回弹模量 冻融循环 调整系数
年,卷(期) 2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0-188
页数 9页 分类号 TU4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11/dllgxb202102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3)
共引文献  (161)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道路工程
粗粒土
动回弹模量
冻融循环
调整系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8608
21-1117/N
大16开
大连市理工大学出版社内
8-82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66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