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般来说,每个人至少都有两种形成概念的途径.第一种是日常生活.每个人在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下,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知与动手实践,将客观物体和事件联系起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理解或看法.而这种实践一般是无意识的或者非自觉性的.这样形成的概念叫做"前科学概念",简称为"前概念". "前概念"是自发的、不自觉的、无意识的,所形成的概念也是比较原始的、朦胧的、简单的、零碎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其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往往与直接经验相链接,并经常在认知事物过程中优先起作用.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科学前概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以《水》一课为例
来源期刊 师道·人文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苦乐杏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59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师道·人文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8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2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