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教育学的"共生"意涵凸显了"为他性",从而区别于生物学和社会学的理解.师生交往中的"为他性"实然存在,要进一步构筑师生"共生"遇到了诸多意识阻绊,如教师"神圣"的包袱和"全能"的固见,传统"中心论"和"双主体"观点所表现出的单边性,"师生共同体"的相同与异质同时作用等.构建师生交往"共生性"需要重新认识教师的内在价值,教育不仅是谋生职业更是生命实现的意义所在;需要弥补共生中的教师缺位,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应是日常的师生交往和教育教学活动;还需要深入理解师生关系的异质性互通,认识、转化和拓升共通的师生间的异质性,互以为"生"、互以为"师"、交互共生.
推荐文章
师生共生关系下的学校德育构建
共生
德育
师生关系
构建新课改下主体间互动交往的师生关系
主体间性
师生关系
交往
互动
共生与共长:中小学师生关系新探
中小学
师生关系
共生
共长
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异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多媒体教学
师生交往
异化
应对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论师生交往"共生性"
来源期刊 教育导刊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主体性 师生交往 他者 共生性
年,卷(期) 2022,(4)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7
页数 8页 分类号 G45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3476(s).2022.04.00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主体性
师生交往
他者
共生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教育导刊(上半月)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0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224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