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3 再发现: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结论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 如上所说,吴玲玲老师不是直接把"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等现成结论"奉献"给学生的,而是与学生一起提炼"数学史"的数学情境而获得指数函数的定义,是让学生画图像(包括用ipad软件)而"发现"指数函数的性质,这是一种什么教学方式呢?对,是"探究式教学".吴玲玲老师课堂的41分钟,始终组织"探究发现",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结论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从中,可以在获得指数函数的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函数学习的活动经验,感悟内容本质的思想方法,生成教学目标的核心素养.
推荐文章
指数函数中的参数问题
指数函数
高中
参数
矩阵指数函数的性质
Kronecker积(和)
Khatri-Rao
积(和)
Tracy-Singh积(和)
半正定矩阵
土壤溶质迁移的指数函数模型
对流弥散方程
边界层方法
指数函数模型
土壤溶质迁移
参数估计
指数函数中的参数问题
指数函数
高中
参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数学教学的新常态(续)——"指数函数"课例研修
来源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22,(4) 所属期刊栏目 特别策划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5,20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月刊
1002-2171
61-1032/G4
16开
陕西师范大学校内
52-3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5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