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理和药理活性.本实验首次从槭叶草中提取了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并分别采用柱层析和重结晶法分离出纯品.所得结果表明:产品的产率在3%~5%之间,色泽呈黄棕色,颗粒状结晶,其水溶性较差,但醇溶性较好,其颜色反应呈阳性.经薄层法鉴定,Rf值在0.7左右;确为黄酮类化合物.
推荐文章
山楂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条件的筛选
山楂叶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工艺条件
山楂籽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
山楂籽
黄酮类化合物
最佳提取工艺
金银木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金银木叶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狭叶柴胡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狭叶柴胡
器官
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
动态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槭叶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
来源期刊 特产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槭叶草 黄酮化合物 柱层析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59
页数 2页 分类号 S543+9
字数 6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721.2000.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永慧 北华大学医学院 4 18 3.0 4.0
2 王艳茹 北华大学医学院 10 47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2)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槭叶草
黄酮化合物
柱层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特产研究
双月刊
1001-4721
22-1154/S
大16开
吉林市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聚业大街4899号
12-182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30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