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C+离子注入硅衬底,衬底温度约为400℃,C+离子引出电压为45kev注入剂量为5×1017 cm-2.经高温退火形成碳化硅沉淀,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对所形成的碳化硅埋层作了初步的分析.
推荐文章
C+注入Si形成SiC/Si异质结构的椭偏光谱
椭偏光谱
C+注入
SiC
异质结构
热退火诱导C+注入Si晶体的蓝光发射
离子注入
SiC发光
量子限制效应
C离子注入Si中Si-C合金的形成及其特征
Si1-xCx合金
离子注入
损伤缺陷
应变分布
注C+外延硅的光致发光特性
注碳外延硅
单色性
发光中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注入Si中形成SiC的初步研究
来源期刊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碳化硅 离子束合成 能量损失谱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电子科学与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8
页数 3页 分类号 TN304.1+2
字数 20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846.2000.0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春瑜 辽宁大学电子系 56 150 6.0 9.0
2 刘兴辉 辽宁大学电子系 36 128 6.0 10.0
3 王颖 辽宁大学电子系 30 104 5.0 9.0
4 黄和鸾 辽宁大学电子系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化硅
离子束合成
能量损失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0-5846
21-1143/N
大16开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8-147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09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90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