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椭偏光谱法测量了(35keV,1.0×10118cm-2)和(65keV,1. 0×1018cm-2)C+注入Si形成的SiC/Si异质结构.应用多层介质膜模型和有效介质近似,分析了这些样品的SiC/Si异质结构的各层厚度及主要成份.研究结果表明:注35keV C+的样品在经1200 C、2h退火后形成的SiC/Si异质结构,其β-SiC埋层上存在一粗糙表面层,粗糙表面层主要由β-SiC、非晶Si和SiO2组成,而且β-SiC埋层与体硅界面不同于粗糙表面层与β-SiC埋层界面;注65keV C+的样品在经1250 C、10h退火后形成的SiC/Si异质结构,其表层Si是较完整的单晶Si,埋层B-SiC分成三层微结构,表层Si与β-SiC埋层界面和β-SiC埋层与体硅界面亦不相同.这些结果与X射线光电子谱(XPS)和横截面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分析结果一致.
推荐文章
C+注入Si中形成SiC的初步研究
碳化硅
离子束合成
能量损失谱
C/C-SiC-Cu5Si 复合材料的显微形貌及形成过程
C/C-SiC-Cu5Si
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反应熔体渗透法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表面Si/SiC涂层制备
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
预涂层
反应烧结
Si/SiC涂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注入Si形成SiC/Si异质结构的椭偏光谱
来源期刊 半导体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椭偏光谱 C+注入 SiC 异质结构
年,卷(期) 20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6-1091
页数 6页 分类号 O485
字数 39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4177.2000.1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辉遒 中山大学物理系 7 72 4.0 7.0
2 莫党 中山大学物理系 18 141 6.0 11.0
3 阳生红 中山大学物理系 19 101 5.0 9.0
4 陈第虎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材料技术研究中心 1 3 1.0 1.0
5 黄世平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材料技术研究中心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椭偏光谱
C+注入
SiC
异质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半导体学报(英文版)
月刊
1674-4926
11-5781/TN
大16开
北京912信箱
2-184
198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698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531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