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谷胱甘肽(GSH)主要在肝脏合成,经肠肝和肾肝循环运送到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后,可被位于肾小管细胞刷状缘的降解酶水解为氨基酸,重吸收后再合成GSH,但主要是在肾小管细胞基底膜侧经载体介导以完整的三肽形式吸收.在细胞内有两个重要的GSH池,一个是细胞浆,一个是线粒体,线粒体不能合成GSH,细胞浆GSH通过线粒体内膜的有机阴离子载体转运到线粒体内,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肾近曲小管细胞和远曲小管细胞对氧化损伤的敏感性不同,与细胞内GSH的含量不同和线粒体内膜的阴离子载体对GSH的转运能力的不同有关.GSH代谢系统具有解毒和活化的双重毒理学意义.
推荐文章
皮肤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皮肤毒理学
实验方法学
方法评价
检测手段
动物模型
肝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肝细胞体外培养
药物毒理学
应用
土壤质量的生态毒理学评价
土壤质量
生态毒理评价
可持续利用
农用稀土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稀土
生态毒理
累积效应
环境安全
土壤酶活性
种群结构
生长发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093 肾脏谷胱甘肽代谢系统及其毒理学意义
来源期刊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肾脏 谷胱甘肽 代谢 毒理学
年,卷(期) 2003,(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编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4-27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34+.1|R99
字数 507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新志 大连医科大学毒理研究室 15 65 4.0 8.0
2 仲来福 大连医科大学毒理研究室 88 671 14.0 21.0
3 卢永科 大连医科大学毒理研究室 20 104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肾脏
谷胱甘肽
代谢
毒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卫生学杂志
双月刊
2095-1906
11-6000/R
16开
北京宣武区南纬路29号
2-608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03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