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克隆表达钩端螺旋体表层膜蛋白新基因Lslp并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根据前期研究得到的致病钩体新基因Lslp(GenBank AF325807)的序列设计引物,在6株致病钩体中扩增Lslp基因并测序.以BamHⅠ酶切Lslp和pGEX 1-λT,构建重组质粒并用酶切和PCR鉴定,进一步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纯化表达产物免疫家兔,ELISA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Lslp在6株致病钩体中均能扩增出相应片段,且序列同源性达到99.6%;构建高效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ST-LslP,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可表达出66kD GST融合蛋白,并能与全钩抗血清发生免疫印迹反应;将上述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产生1:5120 高滴度的IgG抗体.研究结果提示致病钩体膜蛋白新基因Lslp可在大肠杆菌进行高效表达,表达产物能被全钩抗血清识别,为研究钩体的致病机制和筛选保护性抗原提供了基础.
推荐文章
猪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膜蛋白免疫原性分析
猪肺炎支原体
鸡毒支原体
膜蛋白
膜糖蛋白
融合基因Aβ-HBcAg的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HBcAg
免疫反应性
免疫原性
安氏隐孢子虫卵囊壁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安氏隐孢子虫
卵囊壁蛋白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EDSV-HB株六邻体蛋白免疫原性试验
EDSV
HB株
六邻体蛋白
免疫原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致病钩体表层膜蛋白新基因(Lslp)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研究
来源期刊 微生物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表层膜蛋白基因Lslp 克隆表达 免疫原性
年,卷(期) 2004,(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0-503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79.5
字数 31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001-6209.2004.04.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鲍朗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84 212 7.0 10.0
2 胡昌华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生物医药研究所 7 16 2.0 4.0
6 张会东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42 109 6.0 8.0
7 谢建平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代生物医药研究所 18 123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钩端螺旋体
表层膜蛋白基因Lslp
克隆表达
免疫原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生物学报
月刊
0001-6209
11-1995/Q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中科院微生物所内
2-504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59
总下载数(次)
1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