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数值模拟了不同稠度下吸气量及位置对某大转角吸气式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附面层吸除(BLS)使得吸力面角区低能流体积聚减弱,气流折转能力加强;随稠度增加,叶栅总压损失最高降低分别为32.9%、27.7%和25.1%,出口气流角最大增加值为5.0°、4.2°和3.1°,即小稠度叶栅具有较佳气动性能;BLS导致的栅内扩压能力恢复和通道涡三维分离效应的改善应是确定最佳设计参数的判定原则.吸气式叶栅附面层承受逆压梯度能力强的特点为高负荷、小稠度压气机设计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技术途径.
推荐文章
跨音速压气机附面层组合抽吸方案对比分析
跨音速压气机
NASA Rotor35
附面层抽吸
组合抽吸
附面层吸除对二元混压式进气道起动影响分析
进气道
吸除槽
起动
激波
附面层
干扰
静叶上端壁流向抽吸槽对压气机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流动控制
抽吸槽宽度
端壁抽吸
轴流压气机
叶型附面层分离流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附面层分离
涡流发生器
射流注入
附面层抽吸
叶片附面层转捩控制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附面层吸除对压气机叶栅稠度特性影响
来源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附面层吸除 主动流动控制 压气机叶栅 稠度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1-2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K474.7
字数 34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231X.2005.02.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仲奇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211 2344 22.0 34.0
2 陈浮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126 974 16.0 25.0
3 赵桂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200 6.0 10.0
4 宋彦萍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78 583 14.0 21.0
5 刘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79 567 12.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119)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0(1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2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附面层吸除
主动流动控制
压气机叶栅
稠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月刊
0253-231X
11-2091/O4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路乙12号(北京2706信箱)
2-18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40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2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