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隐喻绝非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意味着人对自己存在的诗性发现,既是人对世界加以符号化的过程,又是人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精神努力.可是,19世纪末踏入诗坛的康斯坦丁诺斯·卡瓦菲斯却自觉走上了一条放弃修辞隐喻和语法隐喻的书写道路.这位被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蒂斯认为堪与艾略特"并驾齐驱"的希腊现代诗人在诗中基本不使用隐喻和意象,而是遵循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自觉地挖掘词与句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的原生态,也很少使用形容词和感叹词,力求回到语言的原初意义上从事创作.诗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实际根源于他本身浓厚的抒情气质,他这种有意识的压抑令情感在反弹中产生了更大的能量,从而获得了理性与激情相互交融、相互提升的美学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对着美看得太久"——读希腊诗人康斯坦丁诺斯·卡瓦菲斯
来源期刊 外国文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卡瓦菲斯 历史诗人 诗歌的叙事性
年,卷(期) 2007,(3) 所属期刊栏目 诗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8
页数 6页 分类号 I545
字数 65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5529.2007.03.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汪剑钊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29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卡瓦菲斯
历史诗人
诗歌的叙事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文学
双月刊
1002-5529
11-1248/I
16开
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
2-45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6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63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