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将车桥耦合系统分为车辆和桥梁2个系统并分别给出二者的振动方程,采用迭代解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分析轮轨之间弹性接触和密贴接触对车桥系统动力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密贴接触模型取的时间步长比弹性接触模型取的时间步长大,密贴接触模型迭代时间步长为0.001 s时收敛,而弹性接触模型迭代时间步长要0.000 1 s才收敛.在同样时间步长0.000 1 s条件下,弹性接触模型的收敛迭代次数为9次,而密贴接触模型的收敛迭代次数为4次;在计算桥梁的动力响应时,弹性接触模型和密贴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也和实测值接近,但密贴接触的计算工作量较小,收敛快;而在计算列车的竖向加速度、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时,弹性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密贴接触模型的计算结果大.分析认为用弹性接触模型比较符合实际.
推荐文章
铁路提篮拱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提篮拱桥
耦合振动
非线性激励
考虑轮轨脱离的车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车桥耦合系统
轮轨脱离
线性互补关系
3种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的比较研究
振动
车桥耦合振动
Ruge-Kutta法
车轨耦合振动中4种轮轨竖向接触模型的适用性比较分析
车轨系统
耦合振动
竖向轮轨力
轮轨竖向接触模型
线性轮轨关系
频谱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车桥耦合振动中2种轮轨接触模型的比较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铁道科学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车桥系统 轮轨系统 耦合振动 轮轨接触模型 迭代算法
年,卷(期) 200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74
页数 5页 分类号 U211.5
字数 32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4632.2007.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小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211 2918 28.0 47.0
2 强士中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211 5019 39.0 6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7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1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车桥系统
轮轨系统
耦合振动
轮轨接触模型
迭代算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铁道科学
双月刊
1001-4632
11-2480/U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82-77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0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5568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