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制备具有新鲜湘蕾金银花活性的金银花茶,并分析其品质,为高品质湘蕾金银花茶的制备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平台.方法:用炒制、烫制、蒸制、冻干法制备湘蕾金银花茶,比较产品的外观性状、沸水泡后的茶水颜色变化、花在沸水中的形态变化评价其外观品质,通过检测产品绿原酸的含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确定产品的内在品质与生物活性的大小.结果:冻干品的外观形态与鲜花的形态基本保持一致,其他各产品外观形态、色泽变化大;冻干茶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达4.354%;冻干品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炒制品次之,烫制品、蒸制品基本无活性.结论:冻干湘蕾金银花茶的活性高、品质好,基本保持了鲜花的品质特性,炒制品次之,烫制品、蒸制品品质较差.
推荐文章
湘蕾金银花的栽培试验
湘蕾金银花
灰毡毛忍冬
自然变异株
栽培管理
湘蕾金银花提取物薄膜包衣片的研制
湘蕾金银花
提取物
薄膜包衣片剂
制备
湘蕾金银花的选育及推广初报
湘蕾金银花
无性系
选育
湘蕾一号金银花花蕾中挥发油组分的研究
湘蕾一号金银花
GC-MS
挥发油组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活性湘蕾金银花茶的制备与品质分析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湘蕾金银花茶 制备 品质 绿原酸 多酚氧化酶活性
年,卷(期) 2007,(5) 所属期刊栏目 工艺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S272.5
字数 30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306.2007.05.03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华 48 179 8.0 11.0
2 饶力群 140 1547 19.0 34.0
3 彭国平 61 315 10.0 14.0
4 刘绍 31 190 8.0 12.0
5 姜放军 5 5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湘蕾金银花茶
制备
品质
绿原酸
多酚氧化酶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