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掺硼的金刚石薄膜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对底液为1.0 mol/L的KCl溶液中的抗坏血酸进行了循环伏安以及阳极溶出法进行了检测.得到检测限为6.4×10-6 mol/L,线性范围为8.0×10-6 mol/L~3.1×10-4 mol/L,相关系数为0.978.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与其他电极的检测结果相差不大,且在电极再生性方面存在巨大的优势,使电极寿命更长,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甲烷流量对高掺硼金刚石多晶薄膜形态生长的影响
掺硼金刚石
热丝CVD
扫描电子显微镜
拉曼光谱
磁透镜技术及其在沉积金刚石/类金刚石薄膜中的应用
磁透镜技术
金刚石沉积膜
类金刚石沉积膜
基于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的海洋盐度传感器设计研究
电极式电导率传感器
金刚石薄膜
七电极
电导池
海洋盐度传感器
硼掺杂金刚石膜电极电催化降解环己酮废水
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
环己酮
电催化
氧化降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掺硼金刚石薄膜电极在检测抗坏血酸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阳极化扫描 循环伏安法 抗坏血酸 金刚石电极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3
页数 3页 分类号 O657
字数 20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95X.2008.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宁 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6 49 4.0 6.0
2 巩国樑 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 17 2.0 2.0
3 孙志远 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 17 2.0 2.0
4 高成耀 天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3 2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1)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阳极化扫描
循环伏安法
抗坏血酸
金刚石电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3-095X
12-1374/N
大16开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0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3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