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都是目前世界公认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针对致病茵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过程繁琐的缺点,建立了同时检测畜禽肉及其制品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多重PCR分子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分别针对沙门氏茵侵袭基因invA、大肠杆菌O157抗原基因rfbE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简便、快速、灵敏地实现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的同时检测,整个过程在9h~10h内完成,人工污染猪肉检测限分别达到2.4×102cfu/mL(沙门氏菌)和2.2×102 cfu/mL(大肠杆菌O157);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理想手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免疫磁珠法分离大肠杆菌O157∶H7及毒力基因的PCR检测
大肠杆菌O157∶H7
免疫磁珠
PCR
检出率
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H7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O157:H7
双重荧光PCR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畜禽肉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O157多重PCR检测研究
来源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畜禽肉 多重PCR 沙门氏茵 大肠杆菌O157
年,卷(期) 2008,(3)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实验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0-47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8
字数 36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2654.2008.03.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菊梅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106 1626 22.0 34.0
2 吴清平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181 2625 27.0 40.0
3 李程思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9 153 6.0 9.0
5 杨小鹃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14 230 9.0 14.0
7 徐晓可 4 103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5)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10)
二级引证文献  (144)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3(2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4(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5(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畜禽肉
多重PCR
沙门氏茵
大肠杆菌O157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生物学通报
月刊
0253-2654
11-1996/Q
16开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817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00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682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