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采集的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经过富集培养及分离纯化,筛选出2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采用摇瓶培养分别测定其酶活力,其中1株菌株酶活力较高,酶活力达50.36 U/ml.生理生化性质鉴定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结果表明该菌为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产酶的最适条件研究发现,1 g/100 ml玉米粉,2 g/100 ml魔芋粉,pH6.0,32℃为最优产酶条件,酶活力达185.37 U/ml,是优化前的3.68倍.该菌产酶迅速,培养12 h后已达产酶高峰.粗酶的性质研究发现,该酶是一种酸性的甘露聚糖酶,作用的最适pH为4.0,最适反应温度为55℃;该酶的稳定性较好,在pH4.0~6.0、温度为40~55℃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推荐文章
一株兼有β-甘露聚糖酶活性聚磷菌的分离和鉴定
β-甘露聚糖酶
聚磷菌
分离
鉴定
生长特性
地衣芽孢杆菌中性β-甘露聚糖酶的分离纯化
地衣芽孢杆菌
β-甘露聚糖酶
纯化
一株产木聚糖酶菌株的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
嗜热子囊菌
分类鉴定
木聚糖酶
木薯渣
β-甘露聚糖酶对鸡血浆中α1-酸性糖蛋白的影响
β-甘露聚糖酶
α1-酸性糖蛋白
肉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产β-甘露聚糖酶最适条件的研究
来源期刊 生物技术通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假单孢菌 分离 鉴定 酶活性
年,卷(期) 2009,(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6-170
页数 5页 分类号 Q5
字数 446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贵学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23 1151 18.0 26.0
2 黄俊丽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4 220 9.0 14.0
3 包凌霞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7)
二级引证文献  (58)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β-甘露聚糖酶
假单孢菌
分离
鉴定
酶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技术通报
月刊
1002-5464
11-2396/Q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18-9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80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539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