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人血浆罗红霉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HPLC-MS),研究两种罗红霉素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36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双交叉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单剂口服150 mg罗红霉素参比制剂或试验制剂,用HPLC-MS测定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经DAS2.0药动学程序处理,罗红霉素胶囊的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oncentration-time Cure, AUC)AUC_((0~72 h))分别为66 076 μg·h/L与70 334 μg·h/L,AUC_((0-∞))分别为68 153 μg·h/L与72 362 μg·h/L,峰浓度 (peak concentration, C_(max))分别为6 631.5 μg/L与7 033.9 μg/L,半衰期(T_(1/2),half-time)分别为15.39±4.61 h与16.06±5.56 h,达峰时间(peak time,Tmax)分别为1.3±0.9 h与1.4±0.7 h.试验用罗红霉素胶囊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9%±22.4%,试验制剂AUC_((0~72 h))和C_(max)的90%置信区间为参比制剂相应参数的86.2%~98.9%和88.3%~101.2%.本法简便,灵敏准确.试验用罗红霉素胶囊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推荐文章
罗红霉素分散片的人体药物动力学 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罗红霉素
分散片
药物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替米沙坦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替米沙坦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湘色谱法
罗红霉素分散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罗红霉素分散片
罗红霉素片
生物利用度
罗红霉素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
罗红霉素
HPLC
生物等效性
药代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液质联用法研究罗红霉素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来源期刊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罗红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生物利用度
年,卷(期) 2009,(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5-1319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69.1|R318.0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颖 100 282 9.0 13.0
2 郑莉 34 135 6.0 11.0
3 秦永平 76 245 9.0 12.0
4 南峰 49 115 6.0 8.0
5 梁茂植 90 314 10.0 13.0
6 徐楠 23 137 5.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罗红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生物利用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双月刊
1001-5515
51-1258/R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武候区外南国学巷37号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62-6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80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37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