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复方蛹虫草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蛹虫草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虫草素提出率(Rc)和总提出物得率(Rt)为考察指标,确定其最佳水提取工艺.选择糊精和果糖为黏合剂,以辅料和药物的比例为影响因素,采用平行试验法,考察了颗粒剂的成型工艺.结果 蛹虫草的水提取工艺,虫草素提出率(Rc)为指标,影响因素C(提取次数)和D(提取温度)具有显著意义(P<0.05);以总提取物得率(Rt)为指标,影响因素C(提取次数)和E(浸泡时间)具有显著意义(P<0.05);其他因素对2个指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颗粒剂的成型工艺,药物∶糊精∶果糖=1:1:0.5时,干法制粒得到的颗粒质量最佳.结论 复方蛹虫草颗粒制备工艺为:蛹虫草加10倍量水,常温浸泡1 h,80 ℃恒温提取3次,每次1 h;提取液80 ℃以下浓缩、干燥后与薏苡仁提取物等其他药物混合,加入与药物等量的糊精、半量的果糖,采用干法制粒即得.
推荐文章
蛹虫草滴丸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蛹虫草
滴丸
溶出度
虫草多糖
腺苷
制备工艺
鲜蛹虫草与干蛹虫草抗氧化活性和活性物质差异研究
鲜蛹虫草
干蛹虫草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发酵蛹虫草产品的研制
蛹虫草
发酵
虫草饮料
虫草酱
蛹虫草菌丝体深层发酵培养加工虫草酸奶研究
深层发酵
蛹虫草
酸奶
菌丝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方蛹虫草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蛹虫草 颗粒剂 正交试验法 干法制粒 制备工艺
年,卷(期) 2010,(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3-455
页数 分类号 R285.5
字数 21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5005.2010.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苏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53 419 10.0 18.0
2 严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55 789 17.0 27.0
3 严国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39 137 7.0 9.0
4 马吴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3 5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蛹虫草
颗粒剂
正交试验法
干法制粒
制备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2-0482
32-1247/R
大16开
南京市仙林大道138号
28-232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8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64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