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杯蝶法研究白花败酱草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以及温度和紫外光因素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花败酱草提取液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位于125~250mg/mL.在温度23~160℃,紫外照射时间10~50min提取物均有较高的抑茵活性,表明白花败酱草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活性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紫外光稳定性.
推荐文章
鱼腥草叶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提取物
最小抑菌浓度
泥糊菜提取液抑菌作用研究
泥糊菜
抑菌作用
提取液
黄荆茎提取液及其优势组分的抑菌作用研究
黄荆茎
抑菌作用
大孔树脂
红菇子实体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
红菇
子实体
提取液
抑菌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花败酱草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及其稳定性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与机械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白花败酱草 抑菌作用 最小抑菌浓度(MIC) 稳定性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安全与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7-159
页数 分类号 R285
字数 31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5788.2011.06.0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聪杰 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64 599 13.0 22.0
2 林培庆 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1 1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96)
二级引证文献  (112)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8(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4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花败酱草
抑菌作用
最小抑菌浓度(MIC)
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机械
月刊
1003-5788
43-1183/TS
大16开
长沙市赤岭路9号
42-8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73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50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