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高行健的作品《灵山》在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此,他获得了全球文学爱好者的关注。但是,这位法籍华人所取得的成就在国人眼中,确是颇有微辞的。本文试图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从文本"内"和文本"外",分析高行健《灵山》的独特的艺术价值构成机制及其文化意义,以期达到对《灵山》的较为公正的评析与定位。
推荐文章
阅读中利用留白和文本深层对话
阅读教学
留白
文本
深层对话
精神境界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读解的思考
初中语文
文本读解
必要性
语文教学如何解读文本
语文课堂
语言魅力
价值取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如何从文本“内”和文本“外”读高行健的《灵山》
来源期刊 华中人文论丛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宏观 微观 文学性 终极价值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5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07.4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邱丽娜 南开大学文学院 6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宏观
微观
文学性
终极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人文论丛
季刊
16开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