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主要环节 认识诗人,了解背景——理解诗意,感悟意境——品味赏析,体会情感——反复朗读,吟咏成诵实例概述学习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环节,认识诗人,了解背景。我们常说“诗如其人”,可见,诗人的性情、创作风格、人生经历等都对其诗的创作起着重要作用,本环节,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下注释,到图书馆翻阅相关资料,乃至上网查找相关信息等方法,了解诗人杜甫其人及写此诗的有关背景,
推荐文章
诗歌的有效教学
诗歌学习
阅读
研究
比较
学习
初中诗歌教学初探
诵读
解读
仿写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
诗歌
内涵
感知
意象
创作背景
古代诗歌意境教学探索
新课标
意境教学
探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了解-感悟-品味-背诵——对诗歌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期刊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诗歌 教学模式 品味 感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背诵 创作风格 理解诗意
年,卷(期) 201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6-57
页数 2页 分类号 G63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寿松 8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诗歌
教学模式
品味
感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背诵
创作风格
理解诗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月刊
1008-8024
37-1333/G4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1号行政办公楼
24-151
出版文献量(篇)
1605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