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于CRH3动车组转向架来讲,车轮踏面选用S1002CN,轮轨接触锥度趋高,因而采用了抗蛇行减振器冗余设计(每架4个).针对后位转向架的一个抗蛇行减振器失效工况.线性稳定性分析表明:由于电机弹性架悬,动车转向架将以后位电机吊架横向振动形式失稳,而拖车转向架则以后位转向架的快速蛇行振荡形式失稳.非线性临界状态和动态行为评价可见:在新轮轨接触条件下(λeN=0.16)试验速度仍然可以保持在420 km/h以下,但磨耗轮轨接触条件下(λeN=0.40)则为320 km/h,因此试验段的轮轨接触条件应当给于充分重视.在构架横向加速度报警时,车轴横向力还未能达到其稳定的限定值.
推荐文章
基于3种典型踏面的高速转向架稳定性研究
动车转向架
轮轨关系
高速列车
轮轨匹配
踏面磨耗
抗蛇行减振器
稳定性
高速转向架非线性与高铁车辆安全稳定性裕度
高速转向架
非线性
安全稳定性裕度
踏面磨耗
抗蛇行减振器
装用30 t轴重转向架铁道货车的稳定性能分析
30t轴重转向架
临界速度
稳定性分析
柔性耦合轮对转向架的径向原理和稳定性分析
轮对耦合
铰接车辆
运行稳定性
径向导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抗蛇行减振器失效工况的高速转向架稳定性分析
来源期刊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速转向架 稳定性 抗蛇行减振器 失效工况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交通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
页数 分类号 TP277
字数 28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9590.2011.04.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兆文忠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11 1718 22.0 29.0
2 朴明伟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60 425 12.0 18.0
3 孔维刚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3 21 1.0 3.0
4 刘通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5 21 1.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6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速转向架
稳定性
抗蛇行减振器
失效工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3-9590
21-1550/U
大16开
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1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26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