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查明本起食物中毒的病因,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的检测、鉴定,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借鉴.方法:采集患者和厨师的粪便或肛拭子、冷餐间刀和砧板涂抹物、冷菜成品,按照国家标准和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分型、耐药性、毒力(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lh检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3例患者和2名厨师的肛拭子以及1件冷菜间刀具涂抹物中均检出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一致、带有tlh毒力基因的O<,4>K<,8>血清型Vp,PFGE图谱显示它们为同一克隆.结论:这是一起由厨师携带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和冷餐间加工用具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确认污染源及病原学鉴定非常重要.
推荐文章
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调查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婚宴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鉴定及分型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病原学鉴定
分子分型
混合感染
引起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鉴定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分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鉴定
来源期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 鉴定
年,卷(期) 2011,(6) 所属期刊栏目 微生物检测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45-144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78.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薇薇 19 47 4.0 6.0
2 施新萍 2 0 0.0 0.0
3 胡立群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17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
鉴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半月刊
1004-8685
41-1192/R
大16开
郑州市经一路12号
80-15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668
总下载数(次)
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