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语言学界和哲学界一直有争议的论题.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阐明了概念域间的映射机制.概念域的映射使语言符号之间建立了关联关系.符号之间基于相似点的关联关系说明语言具有象似性.隐喻被视为语言概念体系的核心,通过研究隐喻的映射机制可以说明在语言体系中,任意性和象似性共同存在,并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推荐文章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探赜
语言符号
任意性
象似性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看诗歌翻译
象似性
诗歌
象似性原则
翻译
语言象似性对英语说明文写作教学的启示——以林语堂的《人生如诗》为例
语言象似性
《人生如诗》
英语说明文
写作教学
再论隐喻审美认知与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培养
意象与想象
隐喻认知
跨文化交际
诗意的语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隐喻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来源期刊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语言符号 隐喻 概念域 映射 象似性 关联关系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与文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923
页数 5页 分类号 H021
字数 533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芙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18 40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5)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语言符号
隐喻
概念域
映射
象似性
关联关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3851
33-1338/TS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1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440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