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补燃室燃烧性能与内部掺混流动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解和研究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多相射流与空气掺混过程,掌握多股多相射流掺混过程输运扩散机理,增进人们对于掺混燃烧过程的理解与认识,本文在成熟商业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能够较精确地预示补燃室内多相射流与空气掺混流动过程的数值仿真软件,建立了补燃室多相湍流掺混过程的计算模型,经试验验证仿真误差小于5%.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相湍流混合扩散过程评估方法,提出了颗粒掺混度、气相掺混度和局部氧燃比等概念.可定量分析补燃室内空间各点的掺混程度,帮助人们了解掺混,并从掺混的角度认识补燃室燃烧原理与过程,同时为补燃室掺混增强技术研究及掺混燃烧理论奠定基础.
推荐文章
固冲发动机补燃室流场条件下硼燃烧试验研究
固冲发动机
补燃室
试验研究
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凝相碳颗粒燃烧研究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燃烧
数值模拟
碳颗粒
两相流
固冲发动机补燃室非稳态沉积过程分析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补燃室
动网格
非稳态沉积
含硼固冲补燃室燃烧组织技术进展
含硼固冲发动机
燃烧组织技术
硼点火燃烧
掺混燃烧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固冲发动机补燃室掺混过程评估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固体火箭技术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固冲发动机 数值仿真 掺混评估方法 颗粒掺混度 局部氧燃比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发动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1-735
页数 5页 分类号 V435
字数 479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73/j.issn.1006-2793.2013.06.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建新 国防科技大学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46 310 8.0 14.0
2 夏智勋 国防科技大学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124 993 16.0 24.0
3 赵湘恒 国防科技大学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3 11 2.0 3.0
4 王德全 国防科技大学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17 110 6.0 9.0
5 马立坤 国防科技大学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13 25 3.0 4.0
6 陈斌斌 国防科技大学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 5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固冲发动机
数值仿真
掺混评估方法
颗粒掺混度
局部氧燃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固体火箭技术
双月刊
1006-2793
61-1176/V
大16开
西安市120信箱47所编辑部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6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090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