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氧化铟锡(ITO)/红荧烯(Rubrene)的形貌和表面、界面的电子态.AFM结果显示,ITO上的Rubrene膜有良好的均匀性.XPS结果表明:C1s谱有3个峰,位于282.50,284.70,289.30 eV,对应于C—Si、C=O和C—C键.用氩离子束溅射表面,芳香碳对应的峰值逐渐增大,其他两个峰值迅速消失.随着表面O污染的去除,O1s峰先快速减弱然后逐渐增强.界面附近的O原子与C原子结合构成O=C、C—O—C和醛基.In3d和Sn3d峰则缓慢增强,在界面附近峰值变得稳定.C1s、In3d、Sn3d谱峰都向低束缚能发生化学位移,表明ITO与Rubrene在界面发生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互扩散层.
推荐文章
PTCDA/ITO表面和界面的AFM和XPS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PTCDA
聚合物PDMS片表面特性的AFM和XPS初步研究
聚二甲基硅氧烷
固化模具
自粘粘合力
原子力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谱
用AFM和XPS研究LiBq4/ITO的表面和界面
LiBq4/ITO
表面
界面
原子力显微镜
X射线光电子谱
Alq3/ITO结构的表面和界面电子状态的XPS研究
Alq3/ITO
表面和界面电子状态
XPS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ITO/Rubrene表面及界面的AFM和XPS研究
来源期刊 发光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XPS Rubrene 化学位移 界面态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器件制备及器件物理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7-21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N383+.1|TN304
字数 32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fgxb20143502.02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海蓉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8 81 5.0 8.0
5 彭应全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30 95 6.0 8.0
9 王金顺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 2 1.0 1.0
10 向东旭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7)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XPS
Rubrene
化学位移
界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光学报
月刊
1000-7032
22-1116/O4
大16开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16号
12-31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36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293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