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将地铁瞬变压力的波动控制在人体舒适度范围内,根据三维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 -ε紊流模型,以22.73 m2的地铁区间矩形隧道为研究对象,建立隧道-列车-空气数值模型,分析地铁隧道中列车特征部位压力和压力梯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超过100 km/h后,有必要在地铁入口处设置缓冲结构;缓冲结构降低压力最大值的效果并不显著,但降低压力梯度最大值的效果显著;喇叭型缓冲结构是优选的地铁入口降压措施;缓冲结构的最佳长度为2倍隧道水力直径;缓冲结构的横断面积越大,其降压效果越好;缓冲结构的最佳开孔率为30%左右。
推荐文章
微通道入口处的摩擦因子与努塞尔数
微通道流动
速度滑移区
入口努塞尔数
入口摩擦因子
上海A型地铁铝合金车体结构设计
上海地铁
铝合金车体
结构
设计
广州地铁1号线铝合金车体结构服役寿命研究
广州地铁
铝合金车体
服役寿命
研究
入口压力对汽蚀管流阻系数测量的影响
液体火箭发动机
汽蚀管
入口压力
流阻系数
修正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铁入口处缓冲结构对车体压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缓冲结构 车体压力 地铁隧道 瞬变压力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2
页数 6页 分类号 U452.2
字数 385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成华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21 2067 23.0 41.0
5 彭立敏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34 3576 31.0 47.0
9 杨伟超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9 276 10.0 15.0
13 费瑞振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7 1.0 2.0
14 晏伟光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缓冲结构
车体压力
地铁隧道
瞬变压力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月刊
1672-7029
43-1423/U
大16开
长沙市韶山南路22号
42-5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39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68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