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水肿、自噬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法建立大鼠TBI模型,将7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TBI+ ω-3 PUFA处理组(TBI+ ω-3组)和TBI+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TBI+3-MA组)(n均=18),各组再根据3个时间点(创伤后第1、3、7天)分设3个亚组(n=6).于不同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评分表(mN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干湿重法测量损伤区脑组织水含量,于建模后第3天采用免疫荧光、PCR和Westerrnblot法测定自噬相关因子(LC3-Ⅱ、Beclin-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损伤后第1、3、7天,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TBI+ ω-3组和TBI+ 3-MA组的mNSS评分(TBI组:12.42 ±0.27比1.34±0.32,12.07±0.27比1.16±0.29,10.22±0.39比1.22±0.30;TBI+ ω-3组:12.05±0.23比1.34±0.32,11.38±0.21比1.16±0.29,8.20±0.21比1.22±0.30;TBI+ 3-MA组:11.93±0.20比1.34±0.32,11.09±0.19比1.16±0.29,7.93±0.17比1.22±0.30;P均=0.00)和脑水含量均显著升高[TBI组:(79.82±0.61)%比(71.87±0.43)%,(83.04±0.42)%比(72.13±0.53)%,(75.12±0.72)%比(71.78±0.38)%;TBI +ω-3组:(76.81±0.63)%比(71.87±0.43)%,(79.39±0.59)%比(72.13±0.53)%,(73.86±0.38)%比(71.78±0.38)%;TBI+ 3-MA组:(75.98±0.49)%比(71.87±0.43)%,(77.14±0.46)%比(72.13±0.53)%,(72.24±0.37)%比(71.78±0.38)%;P均=0.00].模型建立后第3天,TBI组、TBI+ ω-3组和TBI+ 3-MA组脑组织LC3-Ⅱ和Beclin-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均=0.00).模型建立后第3、7天,TBI+ ω-3组和TBI+ 3-MA组的mNSS评分均显著低于TBI组(TBI+ ω-3组:11.38±0.21比12.07±0.27、P=0.04,8.20±0.21比10.22±0.39、P=0.01;TBI+ 3-MA组:11.09±0.19比12.07±0.27、P=0.01,7.93±0.17比10.22±0.39、P=0.00);模型建立后第1、3、7天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低于TBI组[TBI+ ω-3组:(76.81±0.63)%比(79.82±0.61)%、P=0.04,(79.39±0.59)%比(83.04±0.42)%、P=0.01,(73.86±0.38)%比(75.12±0.72)%、P=0.03;TBI+ 3-MA组:(75.98±0.49)%比(79.82±0.61)%、P=0.01,(77.14±0.46)%比(83.04±0.42)%、P=0.00,(72.24±0.37)%比(75.12±0.72)%、P=0.02];第3天脑组织LC3-Ⅱ和Beclin-1的mRNA(TBI+ ω-3组:P=0.04,P=0.01;TBI+ 3-MA组:P=0.01,P=0.00)及蛋白表达(TBI+ω-3组:P=0.01,P=0.03;TBI+3-MA组:P均=0.00)均显著低于TBI组.结论 ω-3 PUFA可减轻大鼠TBI后脑水肿,改善创伤后神经功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自噬反应相关.
推荐文章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儿童早期发育的影响
多不饱和脂肪酸
脑发育
视觉发育
免疫调节
早产儿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早产儿
早产儿
多不饱和脂肪酸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ALA
EPA
DHA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癌症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纯化的研究进展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α-亚麻酸
DHA
EPA
富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自噬 神经保护
年,卷(期) 2015,(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5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38.2|R651.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4-635X.2015.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亚松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26 149 8.0 10.0
2 骆良钦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8 116 6.0 10.0
3 陈祥荣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34 174 8.0 12.0
4 谢宝缘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11 51 5.0 7.0
5 曾以勒 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3 18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64)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20(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创伤性脑损伤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自噬
神经保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双月刊
1674-635X
11-5822/R
大16开
北京市东单三条9号
2-486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47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46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