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课程改革推进多年,新的教学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和实施。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多了,小组讨论多了,学生展示多了,学生动手多了,呈现出师生积极互动的良好场面。但是最近到学校听课,感觉很多老师在对小组讨论的理解和操作上还没有完全抓住要领,或重形式轻实质、或重数量轻质量、或急于求成、或效率低下。看来,"知"是一回事,"行"又是一回事。华东师大吴亚萍教授很形象地提炼出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某些现象及误区,即:简单问题对对答案,复杂问题抄抄答案,开放问题凑凑答案。本文就小组讨论中的一些现象加以分析,试图提供些解决的策略和措施。
推荐文章
探究“小组讨论”的有效组织
学讲
小组讨论
激励措施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小组讨论
有效
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解惑的途径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互助解疑
数学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数学课堂
有效
小组讨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关于开展有效小组讨论的一点思考
来源期刊 成才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 课堂讨论 课堂气氛 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理解水平 过程评价 讨论内容 合作态度
年,卷(期) 2016,(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2
页数 2页 分类号 G424.2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生凯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组讨论
课堂教学
课堂讨论
课堂气氛
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理解水平
过程评价
讨论内容
合作态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成才
月刊
1005-6467
42-1090/C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兴业路136号武汉出版
38-430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87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2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