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绿豆芽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储藏温度(-6,5,20,25,30℃)、不同保鲜膜覆盖(品牌①清清美、品牌②妙洁、品牌③心相印、品牌④茶花、品牌⑤南亚)、不同浸泡方式(淡盐水、茶水、隔夜茶水、抗坏血酸溶液)、不同洗涤方式(自来水、盐水、淘米水、小苏打水、洗涤剂)这四种处理方式下绿豆芽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对绿豆芽做这四种处理的正交实验,选出一个亚硝酸盐含量最少的、最佳的处理方案.试验结果表明:绿豆芽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来水、盐水、淘米水、小苏打水和洗涤剂均对绿豆芽中的亚硝酸盐有去除作用,并且洗涤剂的去除作用优于其它四种洗涤方式;不同的浸泡方式去除作用不同,其中抗坏血酸溶液的去除作用为最佳;这五种保鲜膜中品牌②的效果最好;做正交实验时,绿豆芽在用小苏打水洗涤、茶水浸泡、品牌②的保鲜膜覆盖保存在5℃的温度下亚硝酸盐的含量最低,即绿豆芽的最佳处理方式.
推荐文章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亚硝酸盐
分光光度法
Griess试剂
酸菜
食品
离子色谱法测定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离子色谱法
亚硝酸盐
蔬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处理对绿豆芽中亚硝酸盐含量影响的研究
来源期刊 天津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储藏方式 浸泡方式 洗涤方式 绿豆芽 亚硝酸盐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6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22
字数 39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500.2016.10.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0)
共引文献  (18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储藏方式
浸泡方式
洗涤方式
绿豆芽
亚硝酸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农业科学
月刊
1006-6500
12-1256/S
大16开
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68号农科大厦1905室
6-16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17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