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建立快速、有效分离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方法,分析其基本理化组成,本研究以茶水比1∶50的云南大叶种绿茶汤为材料,采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胶粒,利用动态光散射和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分析其直径、表面电荷等物理化学特性,比较超滤膜孔径、离心力、离心时间对胶粒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析其茶多酚等理化组分的浓度、比例等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绿茶天然茶汤(25℃)存在大量平均直径约300 nm、表面带负电荷的纳米聚集体,其可经截留分子量为100 ku的超滤膜、4000×g离心20 min成功分离,该胶粒以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茶多酚为主体成分,各儿茶素、生物碱等单体均参与其理化构成.结论:超滤离心技术是快速分离绿茶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有效手段,该胶粒以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茶多酚为主要组分.
推荐文章
不同浓度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体的研究
醇洗豆粕
大豆分离蛋白
聚集体
微波合成氧化锌纳米棒聚集体
ZnO
半导体
微波辐照
纳米棒聚集体
新型层状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条件优化与性质研究
固定化
生物催化
纳米粒子
交联酶聚集体
腐殖酸聚集体对膜蒸馏过程膜污染的作用机理
膜蒸馏
膜污染
腐殖酸聚集体
诱导结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绿茶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分离与分析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绿茶 纳米聚集体 超滤 物理化学特性 理化组成
年,卷(期) 2016,(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109,138
页数 分类号 TS20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6.2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忠正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44 391 11.0 19.0
2 李斌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62 350 11.0 16.0
3 张媛媛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41 124 7.0 10.0
4 林晓蓉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1 43 3.0 6.0
5 康雨婷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1 2 1.0 1.0
6 罗维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绿茶
纳米聚集体
超滤
物理化学特性
理化组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