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时均化N-S方程为控制方程,采用变比热容的热完全气体模型和SST湍流模型,对二元混压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再起动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重点分析了来流马赫数、内收缩比、附面层厚度等参数对进气道再起动特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各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来流马赫数、内收缩比和进入进气道的附面层厚度是决定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的关键因素,内收缩比较大、附面层较厚的进气道再起动迟滞回路较宽,再起动马赫数较大;附面层厚度和内收缩比决定了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流场的典型特征.
推荐文章
不同攻角下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性能研究
高超声速进气道
多楔面内收缩段
多楔面设计
某型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二维数值模拟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进气道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Relief和SVMRFE在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预测中的应用
高超声速进气道
数值模拟
特征选择
Relief
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
壁面温度对高超声速进气道不起动/再起动特性的影响
高超声速进气道
不起动
再起动
壁面冷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再起动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战术导弹技术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再起动特性 来流马赫数 内收缩比 附面层厚度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高超声速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5
页数 8页 分类号 V43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58/j.issn.1009-1300.2017.05.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9)
共引文献  (67)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超声速进气道
再起动特性
来流马赫数
内收缩比
附面层厚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战术导弹技术
双月刊
1009-1300
11-1771/TJ
大16开
北京市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8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3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