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启蒙主义话语的主导性表述,李泽厚“主体性哲学”对当代中国文化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新时期文学理论来说,“主体性哲学”所产生的理论效应更为显明直接.这是因为,正是在李泽厚“主体性哲学”的直接影响下,刘再复提出了具有“轰动效应”的“文学主体性”理论.从学理层面上看,李泽厚的“主体性哲学”乃是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哲学奠基.虽然,作为哲学家、美学家的李泽厚与作为文论家、批评家的刘再复在知识背景、理论储备、思维方式及话语表达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不同,但作为同龄人,两者共同置身于风云际会的社会文化思想转型变革年代,使其在精神向度与理论旨趣上有着许多息息相通之处.
推荐文章
工程与工程主体性
工程
工程主体
工程主体性
自然
社会
主体性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主体性
教学理念
教学行为
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和强弱
译者
主体性
哲学解释学
前理解
视界融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小学数学
主体性
素质教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李泽厚与刘再复:『主体性哲学』与『文学主体性』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刘再复 主体性哲学 文学理论 文学主体性 文化思想 转型变革 主义话语 知识背景 轰动效应 相通之处 思维方式 理论旨趣 精神向度 话语表达 改革开放 当代中国 主导性 哲学家 文论家 同龄人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重构中国美学精神·李泽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4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伟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2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5)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1)
201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刘再复
主体性哲学
文学理论
文学主体性
文化思想
转型变革
主义话语
知识背景
轰动效应
相通之处
思维方式
理论旨趣
精神向度
话语表达
改革开放
当代中国
主导性
哲学家
文论家
同龄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