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依据多靶点候选药物EMB-3,作者设计了一系列环状磷酰胺氮芥-喹唑啉偶联物并对其肺癌和乳腺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进行了评价.其中化合物6d活性最强,对BT474乳腺癌细胞株的抑制活性达到了IC50=0.6μM,是EMB-3活性的8倍.以化合物6d为分子探针对其作用靶点进行确认,结果显示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酶抑制活性分别为18 nM and 78 nM.初步体内药物代谢实验发现单剂量口服给药化合物6d (10 mg/kg),大鼠的体内代谢半衰期为1.7小时,比先导物EMB-3稳定.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6d是一个对乳腺癌肿瘤株BT474具有明显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新型氨基喹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氨基喹唑啉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香草醛
喹唑啉
抗肿瘤活性
合成
新型4-取代苯胺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6-碘喹唑啉-4-酮
拉帕替尼
喹唑啉
合成
抗肿瘤活性
新型异噁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异噁唑啉
亲核取代
合成
抗肿瘤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环状磷酰胺氮芥-喹唑啉偶联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来源期刊 中国药学(英文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磷酰胺氮芥偶联物 抗肿瘤 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2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73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R916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鑫 41 117 7.0 9.0
2 李润涛 60 93 5.0 7.0
3 葛泽梅 32 52 5.0 6.0
4 林松文 2 0 0.0 0.0
5 孙崎 16 36 3.0 6.0
6 陈加贝 1 0 0.0 0.0
7 郑育奋 1 0 0.0 0.0
8 孔维崎 1 0 0.0 0.0
9 罗来春 1 0 0.0 0.0
10 韩彦君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磷酰胺氮芥偶联物
抗肿瘤
乳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2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学(英文版)
月刊
1003-1057
11-2863/R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1992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6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8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