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优化透骨草提取工艺,再经有机溶剂萃取,得到透骨草有效抑菌活性成分(PAI).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80%,温度60℃,料液比1:30(g:mL),时间4 h的条件下提取效果较优,经氯仿萃取后剩余水相有较强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32±0.65)和(25.44±1.10)mm,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25和3.12 g/L.此外,还通过细菌生长抑制曲线、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细胞形貌观察等手段,研究PAI对细菌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PAI在细菌繁殖的对数生长期起主要抑制作用,同时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壁的结构,通过栅栏效应达到抑菌作用.
推荐文章
甘草活性成分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
甘草饮片
甘草酸
甘草总黄酮
抑菌
鬼针草抑菌物质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
鬼针草
抑菌
提取工艺
稳定性
凤仙透骨草中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研究
凤仙透骨草
抑菌活性物质
提取
意大利青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透骨草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及抑菌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日用化学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透骨草提取物 提取工艺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机理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与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6-330,335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047.6
字数 45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218/j.cnki.csdc.2017.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光群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87 493 14.0 17.0
2 杨成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175 1350 20.0 27.0
3 梁蓉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19 73 4.0 8.0
7 张美龄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42)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透骨草提取物
提取工艺
最小抑菌浓度
抑菌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日用化学工业
月刊
1001-1803
14-1320/TQ
大16开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2-328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77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255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