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传统的救助性教育由于过于强调特殊儿童的病理性缺陷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对特殊儿童正向成长与发展的探索,而使其表现出对特殊儿童进行否定、歪曲、隔离或压制等“劣质化”认识与对待的倾向。发展性教育首要强调的则是学前特殊儿童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力求促进这类儿童通过对内在发展潜能的发挥和自身障碍问题的克服与自我修正,将反向影响因子转化为正向的代偿作用与自我修复机制,进而重新恢复并获得自我发展指导的愿望与能力,最终为完成个体的身心成熟和社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荐文章
从“救助性”到“发展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
救助性
发展性
农村留守儿童
受教育权
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教育研究
全纳教育
特殊儿童
教育公平
浅析农村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农村教育
特殊儿童
教育对策
谈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
特殊儿童
教育现状
策略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从“救助性”转向“发展性”
来源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发展性教育 发展潜能 成长与发展 特殊儿童 主体地位 自我修复 自我修正 自身障碍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8-158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发展性教育
发展潜能
成长与发展
特殊儿童
主体地位
自我修复
自我修正
自身障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11-4116/C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
2-465
出版文献量(篇)
502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