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奶牛体外发酵瘤胃微生物区系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为探究瘤胃微生物繁殖规律及完善体外发酵分析方法提供支持.试验使用体外产气法进行发酵.采集3头健康奶牛的新鲜瘤胃液,与人工唾液混合后,注入盛有发酵底物的发酵瓶,39℃ 水浴振荡培养,分别于0、6、12、24、48 h采集发酵液,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瘤胃细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所有的序列被鉴定为14个门和59个属.随着时间的变化,在门水平上,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的相对丰度减少,纤维杆菌门、拟杆菌门在48 h时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黏胶球形菌门在24 h时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而螺旋体门(Spirochaetae)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增加,螺旋体门在48 h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变形菌门在12、24、48 h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属水平上,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的相对丰度增加,均在48 h时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则减少,解琥珀酸菌属在24、48 h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普雷沃氏菌属在48 h时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2)试验获得15792个操作分类单位(OTU)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稀释曲线达到平台期;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表明菌群丰度具有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综上所述,奶牛瘤胃体外发酵过程中,瘤胃细菌主要的门以及属的相对丰度以及多样性均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且因瘤胃细菌功能差异在发酵过程的变化更为显著.因此,在使用体外发酵法进行研究时,应充分考虑瘤胃细菌的功能差异与底物以及人工唾液的营养物质减少引起的发酵环境变化的关系.
推荐文章
基于16S rDNA测序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茶园土壤
细菌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牛粪发酵细菌多样性
发酵
细菌
16S rRNA基因
多样性
结合宏基因组末端随机测序和16S rDNA技术分析温室黄瓜根围土壤细菌多样性
土壤细菌多样性
末端测序
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
宏基因组文库
16S rRNA基因的PCR-DGGE技术分析茶尺蠖幼虫肠道细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
茶尺蠖
肠道细菌
16S rRNA序列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奶牛体外发酵中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变化
来源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奶牛 体外发酵 微生物区系 16SrRNA
年,卷(期) 2018,(10) 所属期刊栏目 分子营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59-407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S823
字数 76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67x.2018.10.03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兆玉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66 631 14.0 21.0
2 张林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21 111 7.0 10.0
3 奚雨萌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1 62 5.0 7.0
4 曾涵芳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7 8 2.0 2.0
5 李烨青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8 14 2.0 3.0
6 陈孟姣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4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2)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奶牛
体外发酵
微生物区系
16SrRN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营养学报
月刊
1006-267X
11-5461/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7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578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