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笔者在教授《枣核》这篇文章时,觉得从民俗学这一角度讲解,更能解读这篇作品的文化内涵。作者匠心独运,选取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象来表达外籍华人思念家乡的主题。本篇文章为什么选择大家司空见惯的枣核、杨柳、睡莲,而不选取其他物象呢?这是因为作者深谙中国的民俗文化,这几个物象深藏着集体无意识的印记,具有象征和隐喻的功能。这些具有民俗意味十足的具象,隐含着浓厚的生命意象。
推荐文章
解读高职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语文教材
儒家
道家
民俗雕塑陶艺的意象语境浅析
民俗陶艺
意象
语境
解读高职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语文教材
儒家
道家
以《桥》为例浅析文本解读的几个角度
文本解读
角度
标点符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民俗生命意象的角度解读《枣核》文本
来源期刊 好家长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生命意象 民俗文化 生命精神 集体无意识
年,卷(期) 2018,(8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138
页数 1页 分类号 G633.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顺武 1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命意象
民俗文化
生命精神
集体无意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好家长
半周刊
1009-8569
32-1616/G0
16开
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街53号
28-246 28-231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239
总下载数(次)
130
总被引数(次)
177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