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86年,国家民政部借鉴香港经验,将'社区'概念引入大陆的城市治理。伴随着单位制的改革,社区在中国的城市管理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转型,不仅被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寄予厚望,也一度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然而,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社区建设之后,中国的城市社区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为什么中国城市居民缺乏社区认同?为什么封闭式社区难以成为认同的基础?为什么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中国的城市社区有可能成为一个共同体吗?
推荐文章
共同体重建与社区建设研究综述
城市社区
共同体
社区建设
综述
从“科学共同体”看“工程共同体”--与李伯聪教授商榷
科学共同体
工程共同体
工程社会学
浅析社会建构主义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启示
社会建构主义
网络学习共同体
行动学习
小学班级人际共同体的构建探讨
小学
班级人际共同体
构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社区共同体何以可能:人格化社会交往的消失与重建
来源期刊 社会科学文摘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滕尼斯 社交网络 非人格化 社会交往 何以可能
年,卷(期) 2019,(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2
页数 3页 分类号 C912.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熊易寒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55 461 11.0 2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滕尼斯
社交网络
非人格化
社会交往
何以可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会科学文摘
月刊
2096-1979
31-2120/C
大16开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28室
4-918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6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0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