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食用菌       
摘要:
探讨了不同类型保鲜袋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贮藏保鲜的影响,对贮藏过程中杏鲍菇的失重率、细胞膜渗透率、白度值、质构曲线、硬度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在2℃贮藏杏鲍菇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保鲜袋,贮藏49 d时杏鲍菇失重率均低于1%.在贮藏过程中,各处理组杏鲍菇的细胞膜渗透率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贮藏后期其细胞膜渗透率的增大速率比贮藏前期要快;在28 d内的贮藏过程中,高阻隔袋贮藏的杏鲍菇硬度仍在500 g以上,贮藏30 d时其白度值L为75.50.高阻隔纳米袋贮藏杏鲍菇具有明显优势,商品贮藏期可达30 d左右.
推荐文章
冷链物流下杏鲍菇采后物流保鲜技术研究
杏鲍菇
冷链物流
保鲜技术
杏鲍菇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保鲜研究
杏鲍菇
冷链物流运输
保鲜方法
贮藏方法
纳米技术在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
食品
保鲜
果蔬贮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杏鲍菇纳米综合保鲜技术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食用菌 学科
关键词 杏鲍菇 纳米薄膜 冷藏 保鲜 高阻隔袋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贮运加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0
页数 4页 分类号 S64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29/j.cnki.53-1054.2019.03.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达玉 成都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71 731 13.0 17.0
2 李翔 成都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45 209 7.0 13.0
3 孙杰 成都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0 8 1.0 2.0
4 刘海强 成都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4 8 1.0 2.0
5 边杨 成都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6)
共引文献  (7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杏鲍菇
纳米薄膜
冷藏
保鲜
高阻隔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用菌
月刊
1003-8310
53-1054/Q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