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评性接受一方面给了致力于理论创新的中国批评家和文学研究者一种开阔的视野,使我们认识到世界的多元性和阐释的多种可能性;另一方面,这场讨论也使一批勤于思考、锐意创新的中国学者得以向国际学界展示自己的理论实力,从而为后来的中西文学理论的平等对话奠定了基础。留给我们的教训则是,讨论中所有的理论命题基本上都是西方理论界提出的,中国学者虽然进入了国际理论前沿,但发出的声音依然十分微弱,要想真正实现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化,我们还需要提出一些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命题,并且通过国际通用的语言在国际主流刊物或出版机构加以表达。
推荐文章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探析--读《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文化
研究方法
局限性
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
后现代主义
教师评价
幼儿园
反思
教育评价理念
重构
教育思想观念
文化思潮
后现代主义对转岗幼儿教师培训的启示
转岗幼儿教师
后现代主义
教师培训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课程论
后现代主义
课程改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现代主义论争在中国:反思与启示
来源期刊 中国文学批评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论争 中国文学理论 国际化 反思
年,卷(期) 2020,(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8
页数 7页 分类号 G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宁 21 61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后现代主义论争
中国文学理论
国际化
反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文学批评
季刊
2095-9990
10-1314/I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
82-346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21
论文1v1指导